创新驱动中国巨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凯发网

 
网站地图 留言板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长光
题  目:
报告人:韩国中央大学 seong hyuk lee 教授
时  间:2024-01-19 13:30
地  点:研发大厦西侧报告厅
题  目:
报告人:仇成伟
时  间:2023-02-21 14:00
地  点: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网-凯发k8官网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创新驱动中国巨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

2013-11-15 科技日报
【】

    ●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管理、健全创新环境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向纵深迈进。

    ● 这一年,一系列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改革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一项项战略性进展,一份份重量级论文,在从创新大国到创新强国的道路上,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11月12日,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球瞩目中落幕。

    当天傍晚公开的会议公报,迅速被中外舆论聚焦。这份定调中国航向的纲领性文件中,鲜明地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媒体统计,除“改革”毫无悬念高居词频榜外,“创新”也成为“热词”,和民众最为期盼的“公平”一样被11次提及。

    事实上,自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回顾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一年来的足迹和重要讲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不仅已成共识,而且已然扬帆起航,成为“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科技创新,对中国这艘巨轮而言不仅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历史的传承。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新中国在一次次改革探索中,筑起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当了总书记之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2013年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联组会,几个月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专程赶来参加讨论。

    他的这句开场白,既透着轻松、亲切,又明确表达了关切。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在新的历史关头,执政党鲜明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联组会上,11位政协委员发言,习近平边听边记。随后他表示“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谈几点看法”。这也是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这一战略进行阐释。

    “之所以要把科技创新摆在这样突出的位置上,是因为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环节,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来保证。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他勉励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创新自信”。

    4个月后的7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北京西郊科教园区。习近平在考察高能物理研究所,参观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听了中科院领导和院士的汇报之后,发表讲话,关键词依然是“创新驱动发展”。

    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他态度鲜明地表示:“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

    有媒体统计,十八大以来,除在京考察调研,习近平足迹遍布广东、河北、甘肃、海南、天津、四川、湖北、辽宁、湖南9省(市)。在考察中,他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

    ——考察中科院4天后,习近平南下武汉,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观中国光谷。他停留50多分钟,在与约10位企业家沟通后,发表了即兴讲话。他强调,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一个多月后的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期间,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听完自主创新情况的汇报和察看了几项最新研发产品后,习近平肯定了高新区的发展并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湖南。几天的行程之后,习近平提出两个“加快”,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他进而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除了在一次次考察、调研和重要会议中,习近平结合其所见、所闻、所思,不断阐述、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国庆前一天,一个不同寻常的创新之举,更让外界看到了党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9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集体学习“课堂”搬到了红墙外,上午8点半,全体政治局委员来到了北京中关村。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156万人。

    学习以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习近平再次强调,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在谈到当前任务时,习近平连用了五个“着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习近平既从战略层面明确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和布局,也从实践角度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向纵深迈进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其实,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随后,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包括26个部门和单位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今年8月29日,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并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他强调,这些关键还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随着改革逐渐走向深入,领导小组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2012年7月30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分工。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在这次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改革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设计,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出台改革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2012年12月25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编制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2013年4月25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研究部署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

    如何破除制约科研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围绕这一命题,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是实施好这一战略的关键步骤。”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要认识并理清推进科技改革和创新中存在的制约和关键问题,在密切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低效、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健全创新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务求新的突破。

    企业强,则国家强。此次科技体制改革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为此,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12项重点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6月,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重点落实五大工作,即“以建立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重点,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力度”等。

    为调动企业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扩大中关村试点政策范围,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

    与此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纳入2013年的立法计划,有望年底提交讨论。

    另一方面,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需大幅提高,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分散封闭重复的现象。“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首批认定14个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在科技管理层面,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和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尽快完善我国科技管理制度体系。2013年4月,科技部率先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科技报告试点工作。目前,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奖励的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从11月1日起,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正式上线,1000份科技报告向全社会开放,预计12月底将有3000份科技报告上线。建设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既有利于科研人员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技术交流,也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利用科技报告信息避免重复。目前,科技部正加快建设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可研项目信息和科研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支撑跨计划、跨部门的决策、查重查新和统计分析。近期,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工作方案也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针对科技界广泛关注的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等问题,科技部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完善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依托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施重大专项;建立部省会商机制,瞄准区域创新需求,汇聚资金,依托地方组织项目;在重大专项、支撑计划等率先试点企业决策、先行投入和后补助;公开发布指南,进一步简化指南要求和申报程序。二是项目申报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视频答辩制度,实现了评审过程的“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的“痕迹管理”,优化了项目评审环境,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经费成本。三是公布立项信息,项目立项和经费预算信息向社会公示。此外,按照科技人员的需求,每年加快项目拨款速度,加强了项目经费预算评审。2013年6月3日,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召开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启动会,组织12个巡视组,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一年来,科技重大专项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完善项目动态调整和考核问责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意见》指出,要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特别要加强国际同行评价等。

    作为我国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从2012年4月开始,代表不同领域的中科院下属单位数学院、广州地化所、水生所和长春光机所4个研究机构,率先进行评估试点。2013年,又有15个研究所参加了扩大试点工作。

    科学基金制原本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十八大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围绕新时期如何坚持锐意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强本固基进行了密集调研,有关完善创新环境、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改革方案已具雏形。创新和诚信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2013年8月,基金委首次公开通报了一批典型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由“战略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的这一做法,被认为是维护科研诚信,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在完成“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战略咨询、科技合作、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为现代化事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战略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适度规模、风清气正的院士队伍,为建设高质量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提供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靠地方落实,关键在行动。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各地把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聚焦重点产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和园区,优化创新环境,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制定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批综合性改革和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关村、张江、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地方在创新政策上先行先试,如武汉借鉴“硅谷”创新发展模式,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意见,激发了新一轮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潮;通过发挥科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如江苏构建了“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纳米、生物医药、通讯网络等产业;探索各具特色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如广东通过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引进57个创新科研团队,培育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部省工作会商为平台,加强国家和地方科技工作的协同,真真正正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国家创新能力 “超常规”跃升

    撰写《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专家发现,从专利和科技论文产出看,现在每增加1美元的科技投入,中国创造的科技产出要比美国还要多,国家创新能力处在“超常规”跃升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这一年,是中国科技界格外不平凡的一年,科研成果井喷,呈现加速态势。提升国力的战略技术接连突破,世界瞩目的基础科研屡有斩获。

    “天河二号”“运20”“神舟十号”……一项项重大创新工程熠熠生辉,为中国抢占全球制高点奠定了基石。

    2013年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榜单上,“天河二号”位居头名,超越了美国超算机“泰坦”。“天河二号”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成果,继3年前“天河一号”占据全球头把交椅后,再次证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超群实力。

    “神舟十号” 在轨飞行15天,验证对接技术,开启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宫一号”现场授课,让航天梦想在青少年群体里播种发芽。

    “高分一号”卫星的发射,开始了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组建,助推中国在2020年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观测能力。

    “蛟龙”号再次出航,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这一863计划项目2012年创下世界载人深潜纪录,2013年则在南海和太平洋取得大量罕见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还在空前密集的下潜作业中,展现出优异的深海性能。

    “运20”大型运输机2013年年初首飞成功,树立起中国航空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这一年,在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赶超,许多高端国产装备应用投产。重大专项成果“8万吨模锻压力机”打造世界“重装之王”,突破了中国大型机械件的发展瓶颈;世界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全面提升航空等领域的制造水平;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和离子束超精抛光设备,让中国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浙江大学研发全球最轻材料“全碳气溶胶”,透露出中国在材料学领域的可喜进步。

    这一年,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工建造;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条长距离输煤管道,全球最大的油气钻探平台建设顺利;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站在青海海南州建成;亚洲首座1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青海的德令哈并网发电;大功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达到国际领先。

    持续增加的科技投入,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年来,“高精尖”技术整体突围,中国4g标准研发走在世界最前列,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领跑全球,td-lte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将建设20万套以上基站规模的td-lte网络,覆盖300个以上城市;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快速崛起,成套工艺向高端迈进,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光刻机、曝光机、清洗机等研制成功并销往海外,40纳米集成电路实现量产。

    社会进步依靠科技,科技创新惠及民生。在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医卫工作者第一时间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锁定病原,半年内研发出疫苗;在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中国制药业已获得62个新药证书,涵盖抗癌、降压、消炎、乙肝等大品种药,缓解民众“用药难,用药贵”。

    我国研发出世界上最小的完全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国产ct和mri诊断设备首次在甲类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突破;植入式脑神经刺激产品首次获得上市许可……国产化医疗器械平均购置成本比进口品牌便宜30%以上,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提供支撑。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领域,同样喜讯不断。亩产10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进展顺利;杂交小麦培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优异不育系;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分析上取得突破,为了解小麦特性提供基础;优质高产抗虫棉推广2.11亿亩。

    在水污染治理专项支持下,松花江、辽河流域大量减排,太湖、洱海、滇池水质明显改善。

    这一年,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最高水准的科研成就,为中国在世界科学论坛上夺得话语权。薛其坤团队发表成果,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认为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成员;这项研究成果被杨振宁教授称作“诺奖级的成果”。北京大学的邓宏魁团队在体细胞重编程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他们仅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成功诱导成年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性干细胞,使之重新具有分化发育为多种器官的能力,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世界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高精度量子测量技术、h7n9禽流感疫苗、发现细菌细胞分裂发生机制、地幔异常的新理论……众多领域的顶级成果反映出中国科研队伍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产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74%来自于企业;截至当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4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

    正如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中国科技界时下的进步,印证了这一判断。一个朝气蓬勃的创新国家,已跃出东方地平线。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 吉icp备06002510号 2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凯发k8官网的版权所有 
吉林长春 东南湖大路3888号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邮编:130033 电话:0431-85686367 传真:86-0431-85682346 电子邮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