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中国侏罗纪公园”,这里山水和谐、如诗如画。然而,自然环境的优美并不代表桫椤管理局的风清气正。
2014年6月,一封直指赤水桫椤管理局原局长杜西德(正处级,已退休)的举报信,揭开了保护区美景下潜藏的腐败。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纪检组和遵义市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调查,很快查明,杜西德利用职务之便,在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对工程建设项目把关不严,失职渎职造成国家工程建设资金巨大损失;巧立名目将单位房屋及建设资金利息以“发放奖励”的形式进行私分;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突出。2015年6月5日,杜西德被开除党籍。
杜西德从赤水河上一个拉船人的儿子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也经历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是什么让这位保护区的“有功”之臣狂妄自大、无视规矩,乃至顶风违纪、晚节不保?
1 见利心动,“兄弟情”变味
2003年,杜西德从绥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调任桫椤管理局任副处长,历任管理局副局长、局长。
这个时期,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中央和省市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亿元,大小项目上百个,几百万元的工程持续不断。
一个情况是,从桫椤博物馆装修到保护区各站点的建设,从下属招待所的管理到职工食堂的承包经营,这些“小工程”、“小项目”中始终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杜西德的“铁哥们”、“好兄弟”——冯某。
冯某是赤水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赤水做生意,为人活络,朋友多,以讲“义气”著称。杜西德在担任赤水市委办公室主任时,两人就认识,在杜西德提拔到绥阳县任职期间,冯某还经常去看望杜西德的老母亲,两人逐渐熟起来,开始称兄道弟。
杜西德到桫椤管理局任职后,冯某和他走得更近了,逢年过节的土特产、麻将桌上的“友情赞助”、平时的吃吃喝喝让两人的关系“如胶似漆”。凭着与杜西德的关系,在桫椤管理局这些“小工程”项目的竞争性谈判中冯某总能得“高分”,顺利拿到工程项目。
2011年,贵州省发改委批复了赤水桫椤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850万元,这个项目对管理局来说意义重大,预示着保护区面貌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有了大工程,建筑承包商们“闻风而动”,和杜局称兄道弟的冯某更是志在必得。然而,事情并不如他预期的那样顺利——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初两个标段的工程冯某都没能中标。这让冯某意识到,在“大项目”面前,光凭以前的“小打小闹”和所谓的“兄弟情”已经行不通了。
于是,冯某开始给杜西德送钱,1万元、2万元、10万元……最开始杜西德还会推辞,到后来,手头紧了,还会“暗示”冯某抓紧。而冯某的“付出”也很快有了回报,经过杜西德一番运作,在接下来的标段投标中,冯某顺利中标拿到工程。在桫椤管理局流传着一句话:“管理局的工程只有冯某才能搞得到!”
而为了回报冯某的“慷慨”,杜西德可算费尽心机。
冯某承包的工程不按设计施工、偷工减料、质量不合要求,他放行过关;工程不按进度和合同要求,他提前拨款;没有施工的项目,他同意编造结算报告,大笔一挥工程款照付;工程结算随意增加工程量、提高结算价、重复计价,他视而不见……
更为严重的是,冯某工程资料不齐全,不具备审计条件,杜西德也指示不按程序要求审计,既造成审计方违规审计,又让冯某套走国家建设资金,仅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两个标段及部分附属工程,经办案人员请审计部门审计,就发现多计、错计、重计、不应计取国家建设资金470余万元!而这期间,杜西德收受冯某贿赂25万元。
2 我行我素,党纪成了耳旁风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贵州省环保厅直属正处级单位。杜西德从2003年3月到2013年12月退休,在桫椤管理局工作整整10年。管理局成立之初,基础设施很落后,工作环境也很艰苦,杜西德到任之后,也曾勤奋努力地工作,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职务的提升和工作成效的显现,杜西德的心理开始失衡,认为自己资格老、对单位贡献大,得到的不如付出的多,慢慢地,他开始松懈和麻痹,对纪律和规矩置若罔闻。
中央八项规定他不学习,作风建设规定他不领会,无视中央三令五申坚决纠正“四风”的要求,他胆敢顶风违纪,滥发奖金、津贴补贴数额巨大;不守规矩,组织干部职工公款旅游;目无法纪,巧立名目大肆挥霍公款,等等。
只要杜西德想办的事,不管是否违纪违法他都要办,在他的心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党纪所禁止的就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而我却只想到以前给职工承诺过的就要兑现,现在有钱了,就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都要发奖金,有的甚至编织理由重复发放,没有把这些行为与党纪党规联系起来,没有做到令行禁止,归根到底,还是不讲党性的表现。”落马后,杜西德的忏悔姗姗来迟。
3 监管缺失,管理局成“独立王国”
杜西德的“蜕变”,除了他自己缺乏修养,对法纪不怀敬畏之心、不存戒惧之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缺失。
管理局远离省城,省环保厅人员一年也难得来几次,难以及时有效监管,虽经常开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但存在检查走过场的问题,对下拨经费的运行情况没有及时跟踪监督,致使管理局逐渐成为杜西德的“独立王国”,用冯某的话说就是:“杜西德用国家的钱就像用自家的钱。”
作为省厅直属单位,人财物不在地方,赤水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对管理局的事务也不便监督。而由于是省管单位,赤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杜西德更是不去参加。
在管理局内部,其他干部论级别没有杜西德高,论年龄没有杜西德大,都是他的部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能及时发现并指出,但杜西德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职能部门开展工程监管,他甚至将整改意见视为一纸空文。
这样,上级监督不到,地方不能监督,下级不敢监督,杜西德把自己从组织的监管中抽离出来,我行我素。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杜西德在管理局人熟地熟,大权在握,什么政治规矩、组织原则在他这里都形同虚设,他也完全不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滥用权力、恣意妄为、逃避监督,最终身败名裂、晚节不保,教训深刻。